央视新闻宁波11月21日讯(记者陈金莲、张雯雯、于野)十多个万吨级冷库一字排开。在负60℃至负20℃的低温库内,生鲜食品妥善堆放;智慧物流监管平台,通关、仓储数据实时发布……在宁波北仑,一台占地387公顷的“超级冰箱”日夜运转。
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冷链物流项目,中国(眉山)国际冷链供应链项目于2024年9月正式启动。去年优质肉类蛋白、水产品、水果等货物吞吐量突破10万吨。
眉山冷链鸟瞰图(总台央视记者于野 摄)
近日,mamnews走进“特大冰箱”,亲身体验了它如何高效运行,丰富了市民的餐桌。
“过去需要 20分钟快递一批三文鱼,现在只需2分钟!”梅山冷链工作人员李毅表示,这一变化得益于宁波梅山综合保税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上线。梅山国际冷链作为首家试点企业,实现了仓储管理系统与海关管理平台的深度对接。“货物进区自动申报,进区自动核验。”无需等待,整个过程无纸化。”
在海关查验现场,记者看到一批来自厄瓜多尔的香蕉正在接受海关查验。 “我们是全省最大的海关指定综合场所,也是中国沿海口岸第三个冷链枢纽,拥有全品类冷链综合检验资质。拥有全封闭恒温检查口58个,最大查验量可以达到每天200个集装箱。”李毅告诉记者。
宁波海关官员在梅山国际冷链项目指定行政区域对进口香蕉进行现场查验(中央广播电视网 应军 摄)
据了解,项目投产时,眉山海关注重“快、快”的需求。针对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等易腐烂货物,开通至指定监管场所的快捷通道,优化检疫流程,做到“随时查验、合格放行”。
“我们一直做非保税业务。借助梅山冷链平台,我们新增了保税业务。”宁波一家仓储公司董事长陶国林感慨,“从到达口岸到完成通关,整个过程就像‘绿灯’一样顺利。”
之后香蕉经过检查,发往哪里?李毅指着检验仓库另一侧的一条通道,“里面有冷库,如果货主需要的话,可以就地存放,避免‘断链’的风险。”
进入库区,气温骤降。来自西班牙的猪肉、来自阿根廷的鱿鱼、来自巴西的牛肉等进口食品的冷冻排骨整齐地码放着。看似安静的低温世界,实际上是保证全球美食原汁原味到达消费者餐桌的关键环节。
梅山冷链8号库区(央广记者 于野 摄)
“我们可以实现-60℃到20℃的全温度范围,还配备了全国范围内最高的自动化物流仓库——单层40米高的自动化立体仓库。”李毅介绍道,“这是一个冰柜,里面存放着一些储备肉,平时可以满足日常需要。”ds.转移分配也可以用来应对一些紧急情况。”
那么,如何保证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生鲜商品的冷链持续呢?就应该提到其背后的“智能大脑”。
在智慧物流监管中心,电子大屏上,“数字孪生+智能巡检”模式实时监控货物从港口到入库的全流程。
梅山国际冷链数字孪生驾驶舱可提供全面的基地管理(央广记者 于野 摄)
“整个平台就像一个超级智能女仆,可以有条不紊地组织运输过程,无需人工干预。”李毅绘。
作为华东地区第一、全国前三的单体冷链物流项目,梅山冷链不仅仅是一台简单的“大冰箱”。截至目前,梅山国际冷链已吸引了83家上下游冷链连锁企业。贸易、物流、服务等优势互补,吸引了众多国内龙头食品企业落户。
宁波梅山国际冷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春辉表示,“我们正在从仓库升级到供应链核心,通过加工、供应链数字化等附加蛋白质服务,打造优质肉类蛋白质配置中心,只为让全球优质食品更安全、更快捷、更经济、更经济地到达中国人的餐桌,让中国的优质餐桌更安全、更经济。”